「大家说」 是一档关注艺术设计、教育思考、探索专业深度、社会话题的访谈栏目,也是提供名师对话与资源链接的整合平台。
【大家说】
Interview Art&Design
深度访谈
“大家” 是设计大师、教育大拿、行业大咖!
“大家” 还是学生、家长、老师、朋友!
EBEN创始人耿磊老师将以访谈的形式,采访行业“大家“。把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与立场,前沿的设计理念,有趣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希望通过【大家】引领“大家”成为【大家】!
本期·特邀嘉宾
讲 座 大 纲
01 探索跨界设计的精髓
02 设计发展与教育的变化
03 让设计与时俱进:海外设计交流
访 谈 节 选
主持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保持与时俱进?
朱钟炎:设计方向变化伴随的是我们设计观点的变化。过去八十年代讲产品设计更多是设计产品的“形态”,而如今更注重“功能”,更注重“创意”。例如我教学生设计一把椅子,学生说过去的椅子是四条腿,现在也是,要怎么做更创新的设计呢?
这个观念实际上就需要更新,椅子的功能在于坐而不是形态,只要能满足“坐”的需求都可以被称为椅子,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会有很多新的设计可能。
另外,很多老年人坐下去再起身很费劲,那么如何利用智能化把椅子设计成能帮助老年人方便站起来的?这就是问题的发现,功能的探索和现代智能技术的结合创新。
当我这么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他就豁然开朗了。做好设计要先学会思考,做好斜杠青年,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就更容易跟上时代的变化。
主持人:您是怎么将工业、展示空间、视觉等诸多不同专业融会贯通的?
朱钟炎: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方法,也可以说一种管理,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用创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设计它可以是一个动词(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名词(结果)。
我能将这么多专业融会贯通,也是我个人经验所累积的结果。和现在的学生不同,我们那个年代最开始是从企业的实践中摸索设计的。企业需要产品设计,需要宣传的平面设计,需要展示的空间设计,这些实践反向催生出了我对设计的综合探索。
后来我进入校园从事教育,也是想要将这样的经验和知识教给更多学生。教育的过程就是我对自己过往经验梳理和再思考,让它变成系统的学科的宝贵过程。
主持人:以您在设计领域的经验来说,同学们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学习设计?
朱钟炎: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设计本身感兴趣,第二点是培养自己的综合视野。兴趣会驱动我们去自发的涉猎很多相关的跨界领域,以产品设计为例,学生不仅要掌握产品设计本身的知识,还要涉及空间,视觉相关的学科。
产品设计出来不是孤零零的存在,我们在设计时就需要去考虑到使用的环境和空间,产品和人以及环境的关系,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同时也不能忽略设计的视觉表达对于人类本能的吸引力。
所以设计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综合的领域。每个好的设计师都应该尝试跨界,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主持人:今年同济大学在全球QS艺术设计排名直接跃升到了第十名,为什么同济的设计教育发展这么快?
朱钟炎:同济很鼓励多元的教学师资配比,以及跨学科的教学合作。除了专业课的导师,我们也会让很多不同学科方向一起给学生授课,包括外籍教师。
例如我们现在也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开了编程课,让学生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和专业素养,也能更深入更系统地去了解设计本身和设计的实践性。
主持人:对学生来说很重要的作品集应该怎么做?
朱钟炎:我要求学生做的作品集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不能只有结果。从最初的创意,调研,中间的过程和推敲,包括草图等等,全部都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实际上就和企业做研发的过程是一样的。
我在招生面试的时候也会详细看学生的作品,能打动人的作品集通常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中间做的事情,设计结果是怎么得到的,且有创意和说服力。
例如我之前面过一个学生,他做了仿生学的设计,根据蜘蛛的形态结构发散,开发了一个卡车的设计。这是我们通常想不到的,但是他的原理,表达推敲的逻辑,整个过程和最后的表现都很好,这种作品一看就能知道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十分广阔,专业基础很扎实。
主持人:如何定义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朱钟炎:我有和学生说过其实很简单的定义:在不同时代中,设计本质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过程和结果。
访谈部分节选就到这里啦~感谢朱钟炎教授的精彩分享!
想要观看完整访谈的同学们
可以戳↓下图观看本期访谈完整版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下列图片解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