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导师本硕曾先后就读于伦艺的LCC传媒学院和CSM中央圣马丁学院,拥有丰富的海内外交互设计实践和多年资深的教学经验。
LCC-CSM
伦敦传媒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
在交互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学生的独特潜力,引导学生不断创新,结合前沿的新兴技术将概念实践落地,曾带领学员申请到RCA、UAL、爱丁堡、金匠、Parsons、SVA、RIT等诸多世界顶尖院校。
01「 交互设计」嵌合体领域
Q:CSM的交互设计有什么样的特点?
刚进入圣马丁(CSM)的时候,我以为大家会和本科LCC的同学们风格相似,比较“平易近人”。 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在CSM的同学们几乎都是个性鲜明的“怪咖”。
CSM的毕业典礼
走在教学楼里主要可以看到两派人,一派是全身黑色,低调到骨子的“沉默派”,另一边是身披彩虹,荧光爆炸头的“激进派”。
在CSM没有平庸没主见的墙头草,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我们接受不同的先进思想,但不接受你没有自己的思想。
多重曝光的实验
CSM的这种‘怪咖“体系也贯彻到了教学当中。在做项目的时候,一部分人非常严谨,落地性极强,可以和伦敦政府合作。
而另一部分人的项目天马行空,没有思维边界,融入了除艺术外,各种奇奇怪怪的跨界知识,在这里也让我有机会挑战了很多专业上的可能性。
Q:学习交互设计专业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在欧洲的假期
交互设计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一种“嵌合体课程”。你将会学到计算机、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纯艺术等各种不同学科的融合知识,以及如何通过神奇的大脑思维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所以对于交互的学生,我愿意称之为——“万物科学家”。
Q:您最近在研究哪些有意思的课题?
LCC的Green Week
最近的创作灵感其实结合物理空间和平行宇宙比较多,有意思的是会带领学生从宇宙的另一面来探讨问题。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跳脱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创作,发掘更多创新和可能性。例如双胞胎的出生是巧合吗?“在平行宇宙的语境下,双胞胎也可能是另一个宇宙空间扭曲后的双个体呈现。”
Q:可以分享一个您指导的学生作品嘛?
EBEN张同学作品《Bubble House》收获伦艺CCI录取
去年申请UAL的一个学生的作品《Bubble House》其实我很喜欢,从创意到表达都很完整落地,制作大型装置上也很用心。
看着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线用焊烙铁的时候,突然觉得交互专业的学生都是全能选手。
Q:在国内外的工作感受或习惯上有什么差异?
我最开始是在英国的一家Startup做交互设计师,其实所谓的“不加班”也是不可能的,国外小型创业公司还是会加班到很晚,我们圣诞节前一天还在公司加班出设计。
Peter兔的故乡
后来回国入职了国内的小互联网公司,发现福利居然比英国好,工作也不累。不过随着对于自己对于工作生活的高需求,辛苦程度逐渐提升,这些都是相对的。
02「 作品集」优秀交互作品集
Q: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作品集导师?
成为一名作品集导师其实是机缘巧合。我回国后就有一直带学生,从辅助老师慢慢做成主带老师,到现在成为了交互学院的院长,也许都是命运的选择吧(笑)。
经常去的Design Museum
放弃了很卷的大厂,也是因为想要能够静下心来做一些有意思,有价值,能得到共鸣的项目。
和学生一起在校区做项目实验
很多交互行业的人说:名校毕业后为什么要当老师?会不会不甘心? 我的感受恰巧相反。
当老师以后才发现和学生一起做项目真的很有意思,比在大厂当螺丝钉过的开心。当然,这都是基于个人的选择和规划~
Q:您认为优秀的交互作品集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在形式上有哪些可能性?
EBEN学员伊热同学作品/收获英国皇艺IDE+DP双专业
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录取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交互作品集最重要的首先是创意的广度和深度。可能是在教育行业耕耘多年,很多学生一开口我就知道她们脑海中的idea是什么, 这种固定思维的“创意”其实很可怕。我们需要的是跳出原有的思维体系去从某一个专业领域出发探讨问题。
而在形式表达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很多,从3D到计算机再到AR/VR这类新技术,用什么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最合适这个项目的形式。
Q:未来您有什么打算呢?
EBEN学员陈同学作品/收获日本札幌市立大学录取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未来其实很模糊,近期当然是希望学生们都能通过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
另外作为一位创意领域的老师,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很重要,持续更新知识储备才有创新可言。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和挑战:对待未知保持持续探索的热情~
采访编辑/阿诺
导师作品/图像等
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添加 一诺 小助手
获取更多留学申请/作品集经验干货